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耐磨劳保军服面料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耐磨劳保军服面料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抗战时期,为什么机枪手脖子上都有个布垫,这是干嘛用的?
抗战时期,抵抗侵华日军的军队,装备较多的是那挺捷克ZB-26式轻机枪,说是一挺轻机枪,其实,这玩意一点都不轻。
枪长1.15米的ZB-26式轻机枪,空枪重量就有9.25公斤,装上一只采用机匣上方供弹的铁质20发弹匣,内装7.92X56mm R毛瑟步枪弹,全枪重量就超过10公斤,所谓的“轻机枪”,提在射手的手上、扛在射手的肩上事实上非常沉重。
此外,抗日军队也缴获有大量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,俗称“歪把子”机枪,这挺发射6.5X50mm有坂步枪弹的轻机枪,其实,也是不轻的。
“歪把子”机枪,空枪重量就有10.2公斤,那只敞开的漏斗内,压进6只5发步枪弹桥夹,漏斗内30发子弹满载时,那么重量就更沉了,子弹重量+桥夹重量。
抗日军队装备有金陵兵工厂以德国造 08式7.92mm马克沁重机枪为蓝本,仿制成功的24式7.92mm马克沁重机枪,含储水筒的枪身重量20公斤,三脚枪架重29公斤,确实是份量死沉的“重机枪”。
这些重量并不轻的轻机枪,包括重机枪,扛在机枪手的肩上,确实够沉重的,对于机枪手的力量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,反映战争时期的影视剧中,不仅重机枪手,就是轻机枪手,也都是身高马大的壮汉,身材矮小、力量欠缺的步兵,不适合当机枪手。
同时轻机枪不轻,重机枪死沉,扛在射手的肩上,不仅对于射手的肩膀皮肉磨损有影响,也会磨损射手的衣服。
为了有效防止机枪手的衣服,被沉重的压在肩上的轻重机枪所磨破,有些轻重机枪射手,在其肩上就披上了用棉布缝制的垫肩。
战争年代,抗战军队的机械化程度非常低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行军打仗除了国军的数个主力军以外,其他的作战单位八路军、新四军等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,包括无处不在的我党领导的游击队,行军作战全靠两条腿。
长期的行军,轻重机枪手,不仅肩膀部位的衣服磨损严重,肩膀也会受不住,因此,加上那么一块棉布制作的垫肩,不仅有效缓解机枪手的上衣磨损,也有利于保护机枪手的肩膀。
这个布垫,叫做垫肩,实际上笔者年小的时候,当时生产队里的劳力,几乎人人都有这么个垫肩。
这个垫肩的主要作用是,干体力活的时候垫在肩上,避免磨损皮肉。
例如,抗战时期,战时常用的步枪算是比较轻的,有七八斤到十斤左右,而轻机枪有二十斤左右,重机枪一套百斤左右,分成两部分也有五十斤左右,其余的例如迫击炮、子弹箱、炮弹箱等等都是动辄几十斤上百斤的铁家伙,转移阵地的时候,这么重的铁家伙放在肩上,短时间还可以将就,距离长了,没有东西垫着,那肩上的皮肉可就要吃苦了。
另外,刚从战场下来的轻机枪、重机枪等枪械,都是温度很高的,加上个垫子可以扛起就走,如果没有垫子那还真不好办。
至于六七十年代,生产队里的劳力多数也有这么个垫子,因为那时候基本没有机械,很多东西都需要肩挑人抬,有这么个垫子也是保护肩膀用的。
机枪手脖子上的布垫,关键时刻可以说能救机枪手一条命呢。
抗战时期,很多细心的人会发现,机枪手脖子上都有个布垫,那么,为什么要挂呢?这是干嘛用的?
要知道抗战时候,当时人们都是缺衣少穿的。机枪手平时脖子上的布垫,都是纯棉做成的,可以说是相当结实。在平时,机枪等枪械需要保养,这块布垫可以擦拭枪管以及枪身,让武器得到很好的保养,避免关键时候卡壳。部队平时行进比较多,而机枪的重量是相当重的,平时擦擦汗,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。还可以在部队开拔肩膀扛着搬运机枪的时候,减少机枪对衣服以及肩膀的摩擦。当然这只是日常的两个作用。如果是战争时候,这块布垫的作用可就大着呢。
首先就是避免了被狙杀的风险。战场上两军都有壕沟,而敌人的狙击手枪法一般都是非常准的,此时如果机枪阵地需要转移。如果是扛着机枪行进,很容易露头被打死。而机枪重量比较重,人在搬运机枪的时候很容易下意识的抬头。此时枪手可以将布垫当成捆绑材料,将机枪固定在人的背上,然后在战壕里面匍匐着前进。
其次,机枪阵地一般都是重点打击的对象,因此炮火和枪弹都比较密集。当有人重担受伤的时候,可以用这块布垫捂住伤口,起到一种迅速止血的作用,这样为后续的医疗争取时间,有时候甚至可以救人一条命。
所以嘛,不要看这块小小的布垫,这可是部队里面很多战士用鲜血积累的经验。没有他们的付出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!向所有保家卫国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耐磨劳保军服面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耐磨劳保军服面料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